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国、担当、奋斗,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明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在“我的肩膀——能挑多重的担子?”主题讨论及实践活动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月期间,呼伦贝尔学院于11月15日在艺术楼音乐厅举办 “拥有阳光心理,勇担时代重任”2018年大学生心理剧大赛决赛。本次大赛由学生处主办,教育科学院承办。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国栋,校党委委员、学生处处长胡秋莉,学生处副处长核心,学生处副处长毛永强出席了本次大赛。学生处,团委,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学生550余人观看了比赛。
文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艳丽,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韩雪军,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秦凤华,学生处副处长核心,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赵毓敏,团委宣传科科长杨巧智,团委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李晨组成了评委会。

欢快的舞蹈拉开了大赛的序幕,来自9个学院的9支参赛队依次登台,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情、动作、音乐、舞蹈、梦境、角色扮演等不同表达方式,围绕“拥有阳光心理,勇担时代重任”的主题,生动地演绎了一幕幕场景,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冲击心灵的视听盛宴,赢得了在场评委和师生的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角逐,文学院的《虚荣之祸》获得团体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西贡小姐的自救》和教育科学学院的《我想变优秀》获得团体二等奖,数学与统计学院的《Superstar组合》,计算机学院的《重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心的沟通》获得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的《泥潭》,外国语学院的《漩涡》,传媒学院的《心途之旅》获得优秀奖。外国语学院的塔拉获得最佳编剧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潇获得最佳导演奖,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张恒瑞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文学院的陈欣瑞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指导教师由教育科学学院的关宇霞老师获得。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单位”。教育科学学院获得“突出贡献单位”。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秦凤华老师为本次大赛做了专业点评,秦老师首先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对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本次大赛参赛作品主题鲜明,选题丰富,涉及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传销、失恋、自我成长等内容,演员准备充分,表演真切感人,布景道具设计巧妙,心理呈现方式多样。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心理剧表演中能够将心理学知识、原理与技巧更突出的表现出来,并更加强化主人公的心理转换过程。
心理剧是近年来在我国校园兴起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是在校园环境中,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出来,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是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搬上校园舞台,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观看、自己体悟,从而使表演者和观看者得到启发。本次心理剧大赛是我校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月重点开展的活动,从策划、剧本创作培训,从74个剧本中评选出9个进行反复排练,以及专家多次现场指导至决赛,历时8个月。通过心理剧大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勇担时代重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有为青年。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深入持久地将这项活动开展下去,不断提升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